English

科技兴医 特色兴院

1999-07-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张旭 徐丽敏 我有话说

这是一所身份颇为特殊的医院:在医疗机构归属管理的“户口簿”上,它是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医医院;然而在辽沈地区、东三省,甚至全国各地的血栓病患者中,“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大名更为大家所熟知。199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便将“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的牌子挂到这里。在1994年,这所医院通过“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验收,当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检查验收的专家组曾说:“你们是辽宁省中医界的一面旗帜,你们的发展之路代表着中医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建院10余年来,该院连续6年夺得沈阳地区卫生系统“白求恩杯”,获最佳服务单位称号,连续5年夺得沈阳市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96年、1997年,医院获得“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在国家中医院管理局百家县级示范中医院数字评比中,他们床位利用率居全国第一,人均收入居全国第二。在1998年辽宁省卫生厅中医工作会议8项数字统计评比中,医院床位利用率、人均收入等5项指标居全省同行业之首。

在这些赞誉之词和闪光的荣誉背后,我们更为关注的是,这所1988年建院的区级医院所蕴含的巨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艰苦的创业历程中,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竞争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中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走特色之路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更没有救世主,必须依靠自己,走自己的路。“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从诞生到发展走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

建院伊始,创业者们自筹资金20万元。然而,仅医院落脚的地皮费就需要87万元。创业者们是顶着北风烟雪,啃着馒头,就着白开水进驻工地的。他们想尽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凭着创业的勇气和胆识,靠全院职工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终于使一座具有古建筑风格的中医院大楼拔地而起。

大楼建成,新的更大的困难又摆在他们面前。面对一座空空如也的大楼,缺人员,没有设备,没钱购药,没米下锅的窘境天天在困扰着他们。困境往往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潜质。在困难面前,全院职工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上下拧成一股绳,凡是能自己干的决不花钱,暖气沟自己挖,排水管道自己安,自来水管自己接,医用棉被服自己做……在人员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一个人顶两个人使,天天加班加点,没日没夜。他们深知,人才是决定一切成败的因素。为加强人才培养,他们拿出宝贵的资金,选派最优秀的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医院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发展潜力。创新代表着活力,代表着机遇。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创业者们首先选择的是科技创新。这里必须提到医院的带头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劳动模范、沈阳市人大代表池明宇。医院从创建到每一步发展,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汗水,他的生命已经与他一手创建的医院紧密相连。在科技创新上,池明宇和同事们选择了血栓病临床药物研究,下大力气开展科研攻关。1992年,医院经政府批准成立了沈阳血栓病研究所,1993年,研究所成功地研制出新型抗栓酶,该药具有毒副作用小、药效高的特点,极大提高了血栓病的治疗有效率。

中医传统博大精深,做为中医与专科特色相结合的医院,吸取传统医药精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立足中医传统,针对血栓病专科特色,采用古代名家验方,结合现代科技,研制出“蝮龙抗栓丸”,该药主治血管血栓性疾病,先后荣获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铜牌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七五”星火计划银牌奖,并取得国家专利证书,深受血栓病患者的好评,成为治疗血栓病的特效药。为强化血栓病专科特色,医院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变”的指导思想,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通过10余年的不懈探索,在治疗血栓病上,他们总结出药物与非药物两大系列、十大疗法,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辨证施治,极大地提高了血栓病治疗率。

以科技为先导,以特色为龙头,医院的事业日益兴旺,血栓病患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据统计,建院以来就诊患者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400个县、市,总计130万人次,并吸引了韩国、马来西亚、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前来就诊。医院逐步发展壮大,在10余年时间中,形成占地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开设床位200张,实际开放300张,日均门诊量900至1000余人次,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中医和血栓专科两大特色充分融合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抢抓机遇不断进取

机遇就是机会,抓住了机遇就有了主动权。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创业者们善于抢抓机遇。

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杏林计划”,要在全国创建100所示范中医院。按当时示范中医院的标准,医院的硬件、软件都不具备。但考虑到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病的优势,考虑到医院职工队伍年轻、有朝气,考虑到通过争创示范中医院活动,能迅速缩短与其他医院之间在管理、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差距,从而极大地推动医院的发展,他们决心抢抓机遇。在市、区有关领导的帮助下,他们飞成都、赴桂林、跑北京,拼命争,硬往上挤。当时,建设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要拨一笔建设费,他们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诺,不要国家一分钱拨款,医院自筹资金建设示范中医院,凭着执着的信心和诚心,医院终于被批准为全国唯一一家示范中医院自建单位。抓住了机遇,随之而来的就是创建工作的压力。他们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水平,三年达标的方针,学标准,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终于在1994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在全国首批挂上示范中医院的牌子。

1994年,辽宁省卫生厅决定在省内建立省级中医专科专病医疗中心,医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有了一定的血栓专科优势,加之全国示范中医院标准建设的洗礼,他们一鼓作气,在当年就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挂上了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牌子。这块牌子的获得,奠定了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病方面省内领先地位。

1995年,医院又申请创建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他们把这次创建工作看成是医院发展第三次大的机遇。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要求在中医治疗血栓病方面,不仅要省内领先,还要创国内一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从自身发展中充分体会到这一点。在日益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必须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三年创建时间里,医院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购进了包括CT、蛋白纯化分析系统、彩超等国内较先进的医疗设备,扩建了门诊楼,新建了CT室和中心检验楼,使医院从布局到设备、技术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辛勤耕耘带来丰厚收获,1998年医院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正式挂上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的牌子,一跃成为全国中医治疗血栓病的排头兵。

全国示范中医院、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血栓病医疗中心这三块牌子,正是他们不断抢抓机遇,不断进取发展的最好注脚。

科技兴医人才为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卫生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医疗服务市场日臻完善的今天,必须坚持科技兴医,坚持人才为本,夯实科研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后劲问题。

为了加强血栓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药物研究,尽快使科技研究形成规模,走上正规化道路,在医院资金紧、市场建材成本高涨的1993年,他们口挪肚攒,建起4450平方米的科研制剂综合大楼,1995年他们成功地完成了预防和治疗血栓病系列药物的研究,其中“蝮龙抗栓丸B型”荣获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优秀项目,第四届全国抗衰老科学技术大会暨首届中华抗衰老精品展览会特别推荐产品,首届加拿大中医药博览会金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该药被确认为省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1998年6月荣获第七届国家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医院先后与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天津血液研究所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攻关。

1997年1月15日,研究所采用蛋白多功能提取仪成功地提取出降纤酶,标志着医院血栓病药物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为激励医务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医院拿出10万元作为科研奖励基金。10年来,医院共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2项,其中“蝮龙抗栓丸系列药物研制与开发”课题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九五”攻关课题。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院内课题69项。同时,医院还积极参加全国临床科研大协作“95—6课题”等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事业的发展靠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是这所年轻医院的基本院策。10年间,他们先后投入近300万元选送骨干进修学习。这所仅有500余人的医院,每年在外进修学习的人员达30余人次,医院照发奖金。他们选派优秀青年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医院照发工资。10年来,全院有100余人参加了全国各种学术会议,并先后派人到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医院与韩国东绪病院结成兄弟友好医院,每年派专家互访。1998年,医院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血栓病专业学术研究会,并召开了首届国际中医药治疗血栓病研讨会,出版了三本有关血栓病防治的专业书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10余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走过一条不平凡的道路。面对成绩与荣誉,医院提出院训:“居安思危,精医济世”,并总结出“医院的希望在于团结,发展在于人才,信誉在于质量,活力在于特色,后劲在于科研,关键在于干部”的院策。这种颇具现代企业文化色彩和传统文化精神底蕴的思维,从根本上保证了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1993年6月2日,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张文录同志到该院视察,并题词:“辽宁杏林春色浓,奇葩一枝苏家屯。艰苦创业堪庆贺,莫忘来日有重任。”今天,面对即将到来的医疗卫生改革,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相信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这朵杏林奇葩在时代的春风中将绽放出更绚烂的色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